有句老话说得好,瘦死的骆驼比马大。富人与穷人,对穷的理解肯定是不一样的。富人与穷人生活的环境不同,生活的目标不同。对于有些穷人来说,生存下去就是最大的目标。而对于富人来说,是如何活得更好。
文学泰斗鲁迅先生就是出生于富裕人家。鲁迅原名周樟寿,后改名周树人,浙江绍兴人。周家在当地是一个大户人家,家境殷实。鲁迅小时候,就是有钱人家的小孩。
在鲁迅的文章中就有提到,他小时候身边是有仆人服侍的,他是周家的少爷。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曾官至翰林院庶吉士,周家的家业是鲁迅的祖父积累下来的。
但是周福清被免官后,周家家道中落。即便如此,也不意味着周家从此以后就变成穷人家了。鲁迅从搬家记中就有所体会:穷人的穷是真穷,富人的穷,扫扫地缝子吃三年。
鲁迅家族兴衰史
说起鲁迅先生大家一定都不陌生,在中国的文学史上,如果说谁的作品可以超越时代的禁锢,经久不衰,那么毫无争议,一定就是鲁迅先生了。
展开剩余87%鲁迅先生是当之无愧的大文学家,毛主席曾评价他为“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”。在辛亥革命以后,他第一次以“鲁迅”为笔名,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《狂人日记》。
或许大家对于鲁迅的家族史并不是十分了解,其实鲁迅并非出身于寒门,他的家境在当时是很优越的。在鲁迅十七岁的时候,他进入了南京水师学堂读书。
这在当时,可不是普通人家可以负担得起的。鲁迅要比穷人家的孩子有更多的先天优势。能够积累下周家这份家业,都要从鲁迅的祖父那一辈说起。
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,绍兴是有名的江南水乡,周氏家族在绍兴是名门望族,显赫一时。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清末进士,鲁迅出生在绍兴的主城区新台门。
一个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,鲁迅从小的家庭环境就很优越。周福清曾担任过江西某县城的知县,家族中有一人在朝为官,就很不一般了。
当时周家在周福清势力的影响下,也很快成为了有名望的大家族。周福清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,读书撰文,水平很高,但是他的性格直爽,在官场上常得罪人。
在江西当知县时,周福清被人参了一本,被革职发落了。但是几年以后,周福清再次被朝廷启用,担任了内阁中书。风云变幻,世事无常,周福清的母亲去世后,他的官运再一次出现了危机。
依照当时的规定,周福清需要弃官回家守孝,但偏偏他的儿子,也就是鲁迅的父亲,能力有限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考中了秀才。
周福清怕周家无法维持鼎盛的状态,他动起了歪心思。他想要儿子在官场上越走越高,但是最终因科场行贿被免职了。不仅如此,周福清还被关进了大牢。周家人花了大价钱才把他运作出来。从此以后,周家就家道中落了。
鲁迅搬家记
在鲁迅十多岁的时候,周家出了变故以后,家族就逐渐走向没落了。鲁迅的祖父周福清被免职后整日郁郁寡欢,抑郁不已。鲁迅的父亲也意志消沉,精神萎靡。
当时鲁迅还不能充分的理解家族的变故,他的生活不能算是一落千丈,但是从那以后,家里人也经常拿东西去当铺里,当了换钱,补贴家用。
日渐衰落的周家早已无法恢复往日的鼎盛,久而久之,连日常生活都变得紧张起来。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虽然周家败落了,但也并非是一贫如洗。
周家的确是变穷了,但是富人的穷,并不是穷人眼中的揭不开锅了。周家遭此变故以后,整个家族都不复以前的亲密了,变得人心涣散,不少人都有了分家的想法。
周福清也已经无力再支撑起这个大家族了,于是他也决定分家,而且变卖了祖宅,这也就有了鲁迅的搬家记。周家的祖宅在当时总共卖了一万五千块大洋。
这笔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,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了,普通老百姓一年的生活开销大约才有十二块大洋。周家虽然家道中落了,周福清在官场失意,而且遭人白眼和讽刺,但是真的不穷。分家之后,鲁迅也获得了家中的不少东西,比如书画之类的艺术品。分家后,鲁迅就搬离了新台门,他不再是富家公子,但是也一直被喊作少爷。
周家发生变故的时候,鲁迅是十三岁左右。祖父周福清下台以后,他虽然不再被前呼后拥,受人仰视,但是之后,他也从来没有穷困潦倒过。
周家的根基还是很深的,在周福清为官的多年里,他积累下来的家业,不是说倒塌就倒塌的。分家后的生活,显然是比不上之前富裕了,但是也不穷困。
家族的变故,并没有给少年时期的鲁迅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一直以来,鲁迅都没有当过一个穷人。他的生活偶有拮据,但是和穷人眼中的穷是不一样的。
其实所谓穷人和富人的差距,更多的是在思想上和思维上的差距。
穷人的穷和富人的穷
在周家分家以后,那时的鲁迅还曾拿着分得的字画去当铺里典当。轻轻松松,他也当得了十几块大洋。字画还是周家不太值钱的东西。除了字画以外,周家的一些文玩珠宝也是价值不菲。
富人与穷人,对于穷的概念是不一样的。有些人一降生就是在富裕人家,他的起点可能就是穷人家的孩子,一辈子追求的终点。穷人的穷,往往就是连生存都出现困难的穷困。
而富人的穷,或许只是拮据和紧张,不复从前一般的光鲜,也算是一种穷。在《红楼梦》中,刘姥姥说,他们富贵人家拔下一根汗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。
贫富之间的差距就是这样触目惊心。不同阶层之间,穷富也是无法对比出来的。人的欲望是永远也填不满的,穷人是以生存为基本目标努力赚取财富,而富人是以发展为目标去拓展自己的财富。
眼界不同,所处的位置不同,追求的自然也不同。鲁迅虽然在少年时代家道中落了,但是他的内心并没有因此变得贫穷。从内心上来讲,他是富足的。
当然了,也永远不要指望一个亿万富翁去理解一个穷苦人的痛苦,只有穷人的穷才是真的穷。穷人在心态和思维上,已经很难变得开阔。穷人在多数情况下,都是被金钱束缚得畏手畏脚。
在当今这个时代里,穷人与富人在消费观念,思维方式,以及理财方式等方面,都是不同的。这也就导致了,穷人的穷与富人的穷是没有办法相比较的。
鲁迅在搬家记中,对贫富差距有了很深的感慨。富人再落魄,再穷,也和穷人的穷不在一个水平上。阶层与阶层之间,是很难跨越的。
小结:
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造诣不必多说,一个人的成就,与他的成长环境,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也是不无关系的。鲁迅从小出身优越,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比较丰富。
但是富裕的生活并没能延续太长时间,在他还是个少年的时候,家道中落,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不小的变化。周家祖宅被卖出,分家后鲁迅也就搬离了原来的新台门。
在搬家的时候,鲁迅发现,即便家族势力衰败,不复从前,但是家中那些值钱的东西,在当铺也能当得不少大洋。和之前相比,周家算是穷了,但是和真正的穷人相比,也不算是穷。
生活中巨大的落差,并没有让鲁迅变得堕落。从小,他就有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思考。搬家的时候,也让鲁迅明白了,穷人的穷是真穷,富人的穷,扫扫地缝子吃三年。
发布于:天津市